活动范文 > 歌词 > 导航 > 2025搜索歌词(汇集12篇)

2025搜索歌词(汇集12篇)

2025-06-03

搜索歌词 篇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一小节描绘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让人心醉。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这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游玩,听我们歌唱。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的意境进一步得到升华。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词之所以能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我想主要是因为它作为歌曲确实旋律优美,广为流传,受到大家的喜爱。其次,歌词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是可以称为“经典”的。本课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还是以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重点。但在教学第三段“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时,虽然孩子们也说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但孩子们还是似懂非懂的,说不出任何理由。教学时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和提升。大家谈到的“太阳”,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太阳也是具有丰富的含义的。由于时代和人生阅历的因素,现在的孩子们不可能知道“太阳”就是党和人民,我们可以适度讲授,是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课上同时也结合简单介绍了当时歌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激发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同样在教学第二节和第三节相似的地方,教学时可以相互比较、前后联系,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学生想到是父母给自己带来了幸福生活,我也明确地表示这也完全正确,并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尊重父母、爱戴父母。因为我觉得面对三年级的孩子,应避免过多的说教,政治教育痕迹太深。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觉得课堂中老师一直在导,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互动需要加强,课堂气氛需要再活跃些。这也许是因为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师生彼此间缺少一些默契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听一位老师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有这样两个环节引起我的思考。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一节诗时,是这样说的:“北海公园的景色可美了,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二是读三四行诗“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补画的环节,让学生把白塔的倒影和四周的绿树红墙画出来。

第一个环节首先让我感觉到老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老师的理解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导的偏差。看得出来,学习第一节诗老师的着重点放在了感受北海公园的美景上。其实这节诗重点应是写孩子们在湖面荡舟的美好画面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孩子们脑海中浮现的应是轻舟荡漾,碧波白浪,绿树红墙,凉风习习,歌声阵阵的一幅整体的画面,感受到的是红领巾愉快的心情。如果对课文有了这样的理解,那么就不会把这节诗割裂开了,拎出喜欢的句子来读,应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读,来感悟,也不会只引导学生去注意景美,而是从人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综合来读诗,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二个环节我们看到了老师试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去感受语言,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设想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和想象。如果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行诗写得确实非常美,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让学生补画,意图是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美景,同时理解“倒映”和“环绕”。学生大多能把白塔的倒影画正确,这样的常识学生基本还是有的,再说书上有白塔的倒影。那么这个画倒影的作用就要打折扣了。书上的画一目了然,再画有点多余的感觉。学生没法画出“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很正常,因为从美术的角度来看,从一个视角来画是不能把“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给画出来的,只能画出一部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画还差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到四周环绕绿树红墙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圈的绿树红墙,边画边说这就是环绕,本来很美丽的一幅图突然间变得逼仄了,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了,小船仿佛被紧紧包围了。看似很好地理解了环绕,实则不然,随着黑板上那幅美丽的图被环绕后变得死板,环绕这个词教死了,这句诗也教得失去诗味了。红领巾在船上轻轻划着桨,船儿在水中荡漾,远远望去,绿树红墙,令人陶醉。本来能引起无限遐想的诗歌语言经这样一处理现在却变得呆板,了无生趣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也是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儿童歌曲。正因为有一定的“历史”,或者说在一定背景下的产物,使文中蕴含一些特定背景下的东西,这些是现在的儿童难以理解的。那该如何点破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的是谁?这是全文最难解释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去接受或去体会到呢?于是我就先抛出第2小节第1句中“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太阳”指的是什么?请学生回答。什么大案都有,父母、老师、工人、革命先烈、太阳、红军……但是他们没有能够说出“太阳”指的是我们伟大的党。我认为这也很正常,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以他们的人生阅历来回答确实是有难度的。我想老师的教就是要教在学生迷茫时吧。只有适时加入一些背景的介绍,孩子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答案。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后面的“谁”,学生们就马上联想到是我们伟大的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点破难点,让孩子容易接受,其实在于选择其恰当的手段。

搜索歌词 篇2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是我走向正式三尺讲台所上的第一篇具有意义性的课文。由于经验有限,加上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欠缺,所以课堂的教学流程显得生涩,与课前准备有较大的出入。

课文本身并不难,内容比较浅显,主要就是让学生读准歌词,了解歌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进而有感情的反复读,通过读熟,会背,最后会唱。在上这节课前,学生们都已会背,并且也能准确的歌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情感牵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语言不够严谨

如:在教学第二节的问题“鱼儿是不是真的在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这是什么句型?同学们都能很好的说出,但练写拟人句的仿写时,说把“鱼儿看作了人来描写”不够恰当,应该是“当作”,仿写时有个别同学的回答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并且读第二小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时,也疏忽了个别同学的问题。

二、单一性的体现

在整个教学,赞美性的语言较为单一反复;整体齐读的次数也过于频繁

三、出示板书过晚

板书在授课完毕后,才出示于黑板。本应随着层层内容而一步一步地展出。

优点:

一、教学内容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优美,歌曲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如何使本课的教学有新的突破,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重新安排,直接从音乐教学中融入本课,进而从音乐中体会荡舟湖面,快乐歌唱的心情,将学生带入歌词欣赏、了解创作背景中来,再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行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同学们在听觉和视觉上亲身体会到当时那个美好年代,旨在带出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心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熟练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够很好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大量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整个教学中,教态较为自然,时间把握准确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感触颇多,我,课本,教学参考,学生,我们之间的对话还有问题,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以后,每一课都要精心准备,用心上,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做好每一个细节开始,细节决定教学的成败!

搜索歌词 篇3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了传统的戏曲艺术,宣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对戏曲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观看了央视十一套的节目。

打开电视,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剧《赵氏孤儿》,只见里面的人物个个都画了一张大花脸,不由得让我吓了一大跳。“大花脸”中最凶神恶煞的应该是屠岸贾了,只见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铜铃眼,凶相毕露的大声询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饰演程婴的演员说道“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里面的人儿个个演的活灵活现、唱的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可我一点都不想看,心里转满了动画片。看看时间,才5分钟!心里立刻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戏曲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钟里,我几乎是盯着钟过的,我何尝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变成了铁,不停地与下眼皮打架。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仅投降,还让瞌睡虫爬上了身。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激灵醒过来,不行,还要写作文呢!我抬起头,这时程婴的妻子出场了。她上来唱了一段,然后询问程婴“孩子呢”?程婴一时语塞,屠岸贾大叫“拉下去”。这时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住了,双目也紧紧地、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还要认真几倍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喜欢上看戏,甚至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们连在了一起。当看到白发老人公孙杵为保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残忍杀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紧,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一阵悲哀。很快,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关掉电视,心想,有机会还要再好好领会领会戏曲博大精深的内涵哇!

小小的戏曲舞台,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更为广大的戏迷们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啊!

搜索歌词 篇4

上个星期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的作业,让我们回家学戏曲。

放学后,我匆匆回到家,打开手机找戏曲。我还没有想过要唱什么剧、什么歌曲,所以我去网上搜索。我看了很多很多东西,最后选定了唱黄梅戏。可是黄梅戏里有好多歌,不知道唱哪一个好,我只好又到网上搜索。我看了一些排行,排在比较前面的黄梅戏只有《女驸马之谁料皇榜中状元》。听网友说这首戏曲比较好学,很快就学得起。

我跑到后面的房间里,关上门,听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还是一点都不会唱。我想:这样下去不行,得试试其他的办法。我觉得可以先背歌词再学歌。于是,我就去搜索歌词。但是,我歌词也记不住。这就是那位网友说的很好学吗?我干脆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轻轻的哼。我终于有一点会了。我还是继续哼,哼到不会跑调。我有了一点成就感。我又打开手机看歌词,一句一句和上歌词,最后全部连起来唱一遍。前面唱的有一点感觉了,但是后面还是不太熟悉。我本来想再练一下的,但是要吃晚饭了。

我匆匆地吃完晚饭,又开始练了。这一会儿,我想应该只练第二段,把第二段练熟一点。我连第二段的方法和第一段一样,所以比第一锻炼的时候快。现在,我终于可以勉勉强强地唱出来了,我要练得更熟一点。

我有点信心了,所以就打开一个录歌的软件,想要录下来听一下。开始了,我前面安然无恙地唱下来了,但是,后来很多地方唱错了歌词。我把录下来的听了一遍,然后把唱得不好的地方练了几遍。

我终于会唱这首戏曲了。

搜索歌词 篇5

大幕徐徐地拉开了,台下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瞧着舞台。只见刘备和赵云登上了吴国的船,驶向了结亲之路……

吴国里,孙尚香衣着华丽,唱着动听的歌曲。她歌声优美。起先,声音比较低沉,似乎比蜜蜂的“嗡嗡”声还要轻,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强,好像攀登上了一座高山,又登上了群山之巅。可攀登还未停止。等到声音高到了令人如临珠峰之上时,又顿时迅速落下,落入了无底的盆地。紧接着,又似攀台阶,一顿一顿的向上升。再过后,又好似蹦极,忽高忽低。她的表情也随之变化,一会儿双眉颦蹙,一会儿又是喜笑颜开,一会儿又是张目嗔视,一会儿又是捂脸痛哭。这时,我被她的歌声陶醉了。感觉她的歌声好似一颗颗珍珠,从她的微起的朱唇中吐出。台下的观众顿时陶醉在其中了,都伸长了脖子,仿佛在怕听漏了一个字。

当孙尚香隐去后,甘露寺中,吴国太正在相刘备。孙权和乔玄则在一旁陪酒。当刘备谈起出身时,乔玄因受到了刘备的礼物,便使劲夸赞刘备。孙权由于要杀掉刘备,便大为不悦,气得连胡子都在微微的颤抖。每当乔玄说完一句,他就会把袖子一甩,生气地责骂两句。而刘备则不动声色地唱着介绍着。他雄厚的声音虽没有孙尚香的多变,可他的吐字清晰,一字千钧。台下没有一位观众不拍手叫好。

忽赵云来报有人欲加害刘备,这时,台下的观众的心都提了起来,一颗颗汗珠从他们的头上冒了出来。我的心也紧张了起来,暗暗祷念千万别杀刘备。只见刘备向吴国太报告,吴国太的眉头一皱,向手下吩咐几句。不一会儿,身着铠甲,手持数样兵器的武将,将铠甲卸下,进寺向吴国太谢罪,终在刘备的求情下得到宽恕。

甘露寺后,刘备与孙尚香便结了亲,回到了荆州。戏便临近尾声。

大幕也就徐徐地落下了,台下是如潮水般的掌声,观众席上沸腾了。我顿时明白了戏曲的魅力:它似乎有一种魔力,把人吸在了其中,使人陶醉,使人和演员一样欢喜、悲伤。

搜索歌词 篇6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

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

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搜索歌词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2、通过学唱歌曲幼儿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3、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幼儿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初步学会评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动物?(生:蜗牛。可见出示蜗牛)它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学学蜗牛爬行的样子。

师:瞧!森林里的黄鹂鸟也来了(课件出示)

2、师:可真热闹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可是老师要用唱的方式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教师范唱《蜗牛与黄鹂鸟》)

师:谁能把刚才老师唱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看看谁说得最棒。(幼儿自由说,教师小结。)

二、学唱歌曲

师:这么有趣的歌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1、听一听:播放电脑课件完整聆听《蜗牛与黄鹂鸟》,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师弹奏学生用“鲁”轻声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节奏念歌词,教师要提示念歌词时第一拍要念得强一些。

4、拍一拍:结合念歌词,一拍双手分开,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随着教师伴奏轻声高位置演唱歌曲。

分析歌曲的情感。小蜗牛凭着毅力努力的爬着,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吃到那甜滋滋的葡萄,你们说它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唱一唱《蜗牛与黄鹂鸟》

三、教师小结

想一想,后来会怎样,小蜗牛爬到葡萄树上的时候,葡萄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搜索歌词 篇8

活动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中活泼、诙谐的性质,会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难点: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乐器伴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尝试过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物质准备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各一个、节奏图谱一张、铃铛和木鱼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对,有一天,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来到了一颗葡萄树下,这时候一只黄鹂鸟高高兴兴地也飞过来了停在了葡萄树上,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就知道了!

基本环节:

二、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出示图片)

1、小蜗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样爬的呢?

师: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学一学蜗牛的动作师:这时候黄鹂鸟是怎样做的,有对它说了些什么呢?

幼: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

三、看图谱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1、“其实蜗牛与黄鹂鸟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动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图谱)图谱上面画了些什么呢,请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脚师:原来蜗牛和黄鹂鸟想让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做动作,教师边示范做动作。

4、接下来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蜗牛和黄鹂鸟吧!(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5、幼儿互相合作打节奏(面对面拍手)结束:

四、打击乐合奏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的、好看的、丰富的教学形式,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课堂中我们追求个性体验、注重音乐创新、进行小组合作等一次又一次尝试,都是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陶冶情感,这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搜索歌词 篇9

这是一篇著名的儿童诗,又是一首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诗由少先队员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第一节写秀丽的北海风光,第二节写少先队员借鱼儿的自在来表达划船的愉悦心情,第三节以一个问题将诗升华到一种意境,表达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在教学时,首先问学生:“如果你有充足的游玩时间,你打算干什么呢?”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要去爬山锻炼身体,有的要去公园欣赏风景,当有的孩子说到要去划船时,我借机切入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北海公园荡起双桨吧!”然后板书课题,边板书边强调:“荡”是上下结构,“桨”的读音是第三声,并且是后鼻音。为了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哼了起来,他们沉浸在这种快乐中,学生的兴致很高。

在细读课文时,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品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第一节理解双桨、四周、环绕、倒映,让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比如环绕,让学生分析是绿树环绕着湖面。“迎面”这个词理解有点难度,有人认为是前面,有人认为是对面,我就引导:“风是对着你吹的”,所以这里是对面的意思。三年级要接触难理解的词语,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本节教学组织了一个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自己先默读并画出这一节描写的景物,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景物。学生大多能找出白塔、绿树、红墙这三种景物,看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还是很好的。

教学第二节时,重点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没有能说出来的,所以我就问:“你们都佩戴红领巾,那红领巾是什么的象征?”学生恍然大悟:“是少先队员啊!”但是对于“太阳”的理解,居然有个别学生说出来指的是“共产党”,“阳光”指的是“共产党的爱”,这让我很惊讶,他们居然有知道的。现在仔细想来,估计是看电视听到“共产党”这个词,家长给简单解释一下,这让其他同学暗自佩服。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少先队员借鱼儿来表达愉快的心情,这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第三节时,重点是理解“谁为我们安排了的生活”,以此升华到少先队员对的感激之情。我给学生播放一些抗战时期的照片,那时的孩子受苦、受难,他们不时地发出惊讶的声音,再想想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学习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这首诗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就是有一句话出现三次,这叫“反复”的手法,在歌词中称为“副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被难住了。确实有难度,我又举了一个的例子,你吃蛋糕时,吃了一口说蛋糕真好吃,再吃几口又说蛋糕真好吃,最后吃完了又蛋糕真好吃,说了三次,表达了你对蛋糕的喜爱和吃到好吃蛋糕高兴的心情。少先队员在划船心情很快乐,因为风景太美,玩得很尽情,所以为了表达这种快乐,作者就把表达快乐的句子写了三遍。也就是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里面有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写作手法,对于刚入门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有很大难度,所以教学中要耐心指导,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搜索歌词 篇10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本课以情景导入法带同学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鼓励同学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而后运用聆听、哼唱、律动、画旋律线等手法,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与豪放之美。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出现4个山形起伏,由于和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出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而最后2句中的短连线与小和点,又将荡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充沛表达出了意大利人对自身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豪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发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示。3、体味男高音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海滩图。师讲解: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溢诗情画意的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2、复听,边欣赏边想象假如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3、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身的感受。

3/455.1|177-|44.6|655-|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师示范,同学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第2遍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第4遍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第5遍坚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送给同学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同学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二、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

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只看到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你们能听到几位船夫在歌唱呢?他们演唱时声音有什么变化?(男生三重唱,前面抒情、后面激情。)

用线条表示音乐的发展变化,

为什么第一条旋律线比较平缓,第二条起伏很大?(第一局部音低、较平稳、弱,第二局部音高、起伏偏大、强)。因此歌曲为二段曲式。

2、学唱第一乐段。

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微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⑶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和点节奏b.没有和点节奏(和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b.没有十六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⑷视唱乐谱,找出自身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在音乐中,山形的旋律线与山谷形的旋律线会给人什么不同的感觉呢?做一个游戏,把这个旋律线倒过来。变成123|276|612|154|355113|244|67.2|21|想象一下,船夫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喜欢哪位船夫?为什么?(一位热情而有力,另一位无精打采。)原来旋律线起伏的方向也有这么深的微妙啊!

⑶来当一回热情而有力的意大利船夫,唱出自身的心声吧!齐唱歌词。

4、同学归纳船夫的特点,师补充。

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发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出示图片并说明。(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这种体裁。)

5、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扮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与分析、体会音乐要素相结合,动口、动脑、又动手,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中步步深入音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拓展赏析

1、视频欣赏《我的太阳》

意大利是歌剧之邦,到处都充溢着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在众多意大利民歌中最的就是《我的太阳》了,它的演唱者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意大利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边听边考虑:他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怎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帕瓦罗蒂,高亢、嘹亮,有穿透力,激情)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一起努力吧!

设计意图:在同学对《桑塔露琪亚》的音乐要素、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后拓展欣赏《我的太阳》,让同学进一步深入感悟意大利歌曲的华丽和意大利人的热情,激发同学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

搜索歌词 篇11

蜗牛与黄鹂鸟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第三课《童趣》

本课设计意图

一、         本人想把教学研究成果“互动式”课堂教学在这堂课上展现出来:

1、“创设情景,诱生想动”教学模式是:带入情境,激趣动情――丰富情境,析难解情――深化情境,品美治情――渲染情境,即兴抒情。

2、“指导学法,导生会动”。想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产生快乐。

二、         通过这堂课来给学生一个机会、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创新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价。让学生教学生,学生评价学生。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o x o x | o x x ‖

二、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和编、导、演歌曲内容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              学习节奏0  x  0  x∣0  x  x‖为歌曲伴奏。

3、              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音乐书;画纸;画笔。

教师: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机;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打击乐器;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以故事法导入  

1、              (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蜗牛吗?(生:见过)那同学们愿意把你印象中的蜗牛表现出来吗?如通过画画,或描述蜗牛外貌特征和模仿蜗牛爬行动作等等。如果你觉得同学之间需要讨论一下也行。想画画的同学到老师这里来拿纸,(发纸并组织画画)其他同学哪位来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同学回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哪位同学来表演蜗牛爬行动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2、              等画画的同学差不多画好了就结束表演,老师选一些画贴在黑板上,老师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3、              (师)同学们不但模仿得象,而且画得也好。老师这里有一个蜗牛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同学们见过黄鹂鸟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黄鹂鸟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通过画蜗牛、说蜗牛、演蜗牛从而锻炼形象记忆、口述能力、模仿能力。关注学生的表现过程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能给其他同学带来美和快乐。

二、学唱歌曲

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听。(放课件VCD)(边听边带着学生摇摇身体,摆摆头,感受音乐的美感。)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1、再次听唱,要求同学们带上表情来听唱(从学生中找出一个表情好的同学做示范。)

2、跟老师的钢琴唱,从学生的声音、音准、吐字、表情等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得到提高。

3、让同学们站起来声情并茂的演唱一次,同学们也可随着音乐做律动。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用身体语言去体验歌曲,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加以渲染。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老师这里有两个节奏型(出示课件)

1 o x o x | o x x ‖

2   x | x ‖

老师示范拍节奏

2、(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哪条节奏型更象蜗牛爬行的样子,等一下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

听歌曲为歌曲伴奏两遍,同学们可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老师作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蜗牛行走的形象,从而选择适合节奏型和打击乐器。

四、        创编活动

(师)老师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内容有趣,旋律轻快、活泼,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比如,喜欢表演的同学们可以为这首歌曲设计舞蹈动作,或者邀上你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如有的可以扮葡萄树,有的可以扮黄鹂鸟,还可以扮蜗牛,进行情景表演,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拿一些纸,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来作画,你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需要头饰的同学到我这里来拿,现在大家开始动手吧!(老师巡视,1、鼓励他们活动,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活动,2、对学生进行指导,3、督促画画的同学快一些,同时播放歌曲。排练完后让大家坐好。)画画的同学继续把你们的作品完成,舞蹈和情景表演的同学谁先来表演给大家欣赏一下,同学们看完后说说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有哪些精彩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你帮他改改,你会怎样改,发表一下你的宝贵意见。

组织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老师给予肯定和奖励。

(师)我们的小画家也创作完了,让大家来欣赏欣赏。(在实物投影机上展示然后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根据歌曲内容去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充分力用学生的资源,要学生认真经过思考后再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自我和独立。

五、        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让学生分析和辨别黄鹂鸟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六、        小结下课

(师)今天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看到你们精彩的表演和非常富有创意的绘画,同时,通过学唱歌曲使我们懂得了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欲了解搜索歌词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搜索歌词

本文网址:http://www.zhaowenzi.com/geci/4511.html